-
宋鲁郑:欧美跨大西洋关系进入垃圾时间,但不能全怪特朗普
最后更新: 2025-08-03 08:46:53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】
在经历几次反反复复后,特朗普终于答应继续向乌克兰援助武器,也让欧盟终于松了一口气,总算又把美国绑在了乌克兰这辆战车上。
另一方面,在经贸问题上,欧盟也持续“认怂”,希望能与美国达成解决方案。只要美国肯让步,欧洲就会跟进。
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,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巨大冲击,从安全、经贸、价值观、国际秩序等多个层面对欧洲构成威胁,欧盟则持续努力维护盟友框架,冯德莱恩不仅强调和美国是盟友,还特别指出和中国不同。欧盟核心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参加香格里拉安全会议上,也声明是美国的友邦和盟友。
抛弃公开场合的外交辞令,欧美之所以还能够维持盟友框架,这和欧盟多管齐下应对2.0版的特朗普密不可分。
欧洲靠组合拳暂时与美国斗而不破
首先,欧洲利用和美国的文化基础、传统关系和各种制度性渠道,保持了从元首层面到实务层面的密切沟通。这是非西方国家如俄罗斯、中国所无法拥有的优势。
像特朗普当选后,宗教就发挥过两次重要作用。一次是特朗普当选后,天主教标志性教堂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。法国借此机会邀请特朗普出席典礼,从而率先获得宝贵的交流机会。另一次则是教皇方济各葬礼。这也成为特朗普就任后首次出国访问——此前他一直强调要首访沙特。在这次访问中,实现了欧美之间、美国和欧洲大国之间的高层会面,冯德莱恩也是在这个场合第一次与特朗普面对面,并达成后续安排正式会晤的成果,此外还促成了特朗普与泽伦斯基的会谈。
4月26日,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教皇葬礼上举行短暂会晤。
至于G7和北约制度性渠道,更使得双方能够在外交、国防、经济三大领域的负责人保持密切接触。
中国讲见面三分情,这其实是古今中外通行原则。哪怕解决不了多少问题,但至少会减少误会、防止恶化,形式有时代表实质。
其次,面对特朗普关税,把报复停留在口头上,而不是真的付诸行动。
每一次美国提高关税,欧洲都会高分贝反对,并誓言报复,但却从未实行过。虽然美国暂缓对等关税,但3月生效的对钢铝征收的25%关税仍在、后来对汽车的25%关税、10%的基本关税实施后,欧洲都没有进行对等反击。此前宣布的报复措施也借口美国暂缓对等关税的名义取消。6月4日,特朗普更是将钢铝关税升至50%,欧洲也仅仅是口头谴责和反对。暂缓期过后美国宣布对欧洲加征关税30%,欧洲依旧没有报复,还是致力于谈判。
原因主要有二:一是欧洲认为特朗普是对全球发动关税战,中国更是美国的主要目标,它希望能将美国祸水他引或东引。二是欧洲深谙特朗普虚荣的性格,认为应对这样的人要奉承,不要直接和他对抗,然后再通过谈判达到目的。仅就目前来看,欧洲也确实达到了这个效果。
第三则是把特朗普的观点巧妙化为已用,这突出体现在俄乌冲突上。
特朗普2.0延续了他第一任期亲俄的立场,并减少了对乌克兰的支持。欧洲一方面继续力挺乌克兰,另一方面迎合特朗普的立场并转化为对俄罗斯施压的手段。特朗普在竞选时就声称要实现双方停火,但在那个时期,欧洲无人敢谈和平,谁谈和平就意味着是俄罗斯的同路人,是绥靖,欧洲的主流声音是支持乌克兰打到最后一人。
但随后欧洲迅速调整了立场,也转向追求和平,和特朗普结成统一战线,并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俄罗斯接受。不出所料,被占据优势的俄罗斯拒绝了,欧美从而又有了一致反对俄罗斯的契机。
此外,拜登时期,西方一边倒地孤立俄罗斯,中断了和俄罗斯的一切外交接触。特朗普再度执政后,却多次与俄罗斯领导人普京通话。为此,北约秘书长吕特解读成特朗普的功绩:认为他在打破美俄之间的对话僵局上“值得肯定”,促成对话是重要的。
第四则是正反打中国牌。
欧洲面对俄罗斯和美国,自然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,并且从正反两个方向打中国牌。
所谓反打,一是媒体密集炒作“特朗普的政策是帮了中国,将使中国成为赢家”,希望以此影响和改变特朗普。二是一再表示或暗示欧洲和美国应该一起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,试图转移特朗普的打击方向。
所谓正打,则是从特朗普当选后欧洲就开始调整和中国的关系,从过去频频批评中国改为强调和中国的合作,从而成为和特朗普谈判的筹码。
这里最能体现欧盟立场变化的是它打破外交惯例,提出中欧五十周年高峰会在北京举行。中欧建交后,于1998年开始举行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,双方轮流主办,由中国总理和欧洲理事会主席、欧盟委员会主席共同主持。如果中方承办,国家主席往往会出席并会见欧洲代表。今年是中欧建交五十周年,欧盟本是东道主。但为了便于中国领导人出席和会见,欧盟提议改在北京举行。
国际关系上打破惯例都是相当罕见的事情,往往是由于非常重大的因素。中法建交六十年,打破惯例也仅有两次。冷战时,中美打破外交惯例,两个没有建交的国家却实现了元首访问。由此可见欧盟试图打中国牌的企图。
不过相对来说,欧洲打中国牌并不算成功,这既有欧洲自身的原因,也有特朗普重返白宫客观上对中欧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。
特朗普上台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。
一是安全问题。
过去欧洲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,对中俄正常的经贸关系容忍度还比较高,认为这个因素对俄乌冲突的影响并不是很大。更何况欧洲自己也清楚,自俄乌冲突发生后,欧洲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仅少于中国和印度,名列第三。天然汽和固体天然气的采购上,甚至超过中国高居世界第一。但特朗普再度执政后采取亲俄疏乌远欧政策,形同欧洲孤身应对这场冲突。在这种情况下,欧洲对中国、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容忍度下降。
二是经济摩擦升级。
特朗普对全球发动贸易战,中欧都不得不寻找替代市场。中欧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,自然都会把希望寄托于对方。欧洲要求中国更加开放市场同时减少对欧洲出口,中国也同样更加重视欧洲市场。今年5月,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34.5%,但对欧洲出口则上升12%。双方在这个领域上的冲突反而升级。
三是民粹主义政治人物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欧洲成为西方道统的唯一捍卫者。
面对中国,欧洲有更强的危机感。因为俄乌冲突中国是受益者之一,现在特朗普上台,中国更是赢家。独自支撑西方的欧洲面对中国的崛起,更加难以接受。
总的来看,欧洲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冲击,多管齐下,尽量减少带来的风险和危害,至少到目前仍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。但从历史的角度,欧美跨大西洋关系实质已经进入尾声。
-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- 责任编辑: 小婷 
-
“我们的手被拷着,像狗一样跪着进食”
2025-08-03 23:2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-
-
“美国不卖F-35,土耳其转向欧洲‘台风’战斗机”
2025-08-03 22:47 -
地雷引爆新冲突!泰方威胁报复,柬方反斥“故意挑衅”
2025-08-03 22:21 观察者头条 -
缅甸翡翠产区发生矿渣堆坍塌事故,至少2人遇难20人被埋
2025-08-03 21:27 缅甸局势 -
“最新空难报告替高层开脱,制造替罪羊,难以信服”
2025-08-03 21:19 三八线之南 -
金建希博士学位也被撤销了
2025-08-03 21:04 三八线之南 -
事关华为,我使馆驳斥美方:不要信口雌黄
2025-08-03 20:53 华为 -
“在美国之外,一个新的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形成”
2025-08-03 19:4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-
孟加拉空军一教练机坠入校园,至少19死
2025-08-03 19:41 航空安全 -
普京特朗普将在北京会晤?克宫否认
2025-08-03 16:27 俄罗斯之声 -
中方反击太“痛”,“特朗普生怕打破当前局面”
2025-08-03 16:18 中美关系 -
越南政坛“大动作”,究竟发生了什么?
2025-08-03 16:00 观察者头条 -
不想输给中美,“欧盟密谋新计划”
2025-08-03 15:53 -
外交部:中企通过市场方式拿到租约,应受到充分保护
2025-08-03 15:53 -
“巴西对华出口是对美两倍多,为啥要向特朗普屈服?”
2025-08-03 15:5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-
中方:注意到了,没有特别的评论
2025-08-03 15:49 -
中美元首将在未来几月内会面?外交部回应
2025-08-03 15:49 -
外交部再回应: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
2025-08-03 15:46 -
有欧洲人士指责中国试图“殖民”联合国,中方回应
2025-08-03 15:44 中国外交
相关推荐 -
最新闻 Hot
-
又一典范!“中国方案更实惠,还手把手教技术”
-
“美出口审批机构趴窝,企业界急喊:中国订单要飞了”
-
创纪录!“欧洲人:中国制造真香”
-
“俄油,印度照买不误”
-
白俄罗斯防长:感谢中国军队
-
日本战败80周年,“石破茂考虑不发表个人谈话”
-
“加拿大船不让中国造,做人别太特朗普…”
-
“特朗普把印度当成反面教材,用来威胁其他国家”
-
“试驾完特斯拉,头也不回地买了中国车”
-
就业数据两月掉25.8万…特朗普破防,开了统计局长
-
往脸上贴金,特鲁多前官员:只有我们和中国,别人都不敢…
-
39%!“瑞士举国目瞪口呆…”
-
科威特:里程碑!对华合作重磅项目接近完工
-
“令人惊叹,中国超大城市闯出一条新路”
-
欧洲精英哀嚎:中国曾遇“百年屈辱”,轮到我们了
-
“尹锡悦仅穿内衣,躺地拒捕,太尬了…”
-